-
体育进中高考,恐怕“肥了机构,废了家长”
可以预见,在体育教育改革中,收益最大的一定是教育培训机构。当然,家长的经济压力和学生的精神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,届时学校作为“背锅侠”怕是会被骂得更惨。[全文]
-
线上教学频频翻车,哪一步出了问题
没有参考资料,只能请同事发一些资料给她,再到娘家村委会请村干部帮打印。没有电脑,在上课前,她需花2天时间用手机查资料;上课时,没有黑板,没有支架,只能一只手拿手机,一只手拿资料,边手写边讲解,如此维持45分钟。[全文]
-
我们的教育改革,为什么总在削弱考试的积极意义?
不知为何,教育政策总是要压制考试,否定考试的意义,不断削弱考试的积极价值。在《减负方案》中,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,考试的次数和形式进行了严格限制,那么敢问,未来要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呢?[全文]
-
高考越来越灵活,中西部跟得上吗
在西北某著名县级高中,高三班级会通过宣誓的方式营造紧张氛围。然而,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,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考察挑战了中西部学生的知识体系,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县城高中学生难以及时把握变化。[全文]
-
这块屏幕,可能没你们想的那么美好
直播只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,我们既要防范催化剂的副作用,也要寻找更多的催化剂和更多的可能,使得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被激活。乡村教育改变的关键在于人潜在力量的激活而非技术的展演。[全文]
-
新高考政策会带来什么?我们在全国调研了一些高中…
如果说传统高考模式不是绝对公平的,那么当前的新高考模式同样是不公平的。用一种不公平去替代另一种不公平,且要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,意义何在呢?……国家为了公平又要为混乱的市场和恶性竞争买单,补漏思维只会使得漏洞越补越多。[全文]
-
回乡记| 让乡村老人安居,不能只靠物质保障
熊大爷的家境并不差,他有一子四女,平时与儿子住在一起,对老人也还可以,偶尔会与儿子儿媳发生点口角,但不至于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,吃住都好。老人老伴早逝,孙子孙女都已成婚,家庭情况较好,孙辈和儿女们都算孝顺。[全文]
-
政府管人情酒席,家乡人双手支持
我的老家在湖北公安,位于江汉平原。今年过年,小姨一家决定不回家。“一去又是送人情,搞几次一年挣的钱都没了。”近些年来,老家的村民们年年哀叹人情压力太大。初婚办酒、再婚办酒、复读办酒、考上大学又办一次。老人去世一周年、三周年都办酒席。依靠百姓自身的力量,根本不可能挣脱越转越深的人情旋涡。[全文]
-
一言不和就拔刀,在这当村官有多难?
反思广西博白村主任被杀事件,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与宗族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,政府未能遏制住宗族的破坏性力量,也未能发挥宗族的积极作用,以至于当地的村庄建设和社会秩序都显得力不从心。[全文]
-
回乡记:阿周叔的甘苦人生
阿周叔的心情跟着孩子们跌宕的人生起伏,交织着失望与欣喜,却从未失却希望。他这大半生一路走来并不顺当,从一无所有到白手起家,积攒家业,其中的坎坷和艰辛只有他与家人体会最为深刻。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改善,要感谢一个个家庭默默无私的奋斗,而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发展,也得益于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善。[全文]
-
拳头统治农村学校
每年回家,总会找邻居弟弟妹妹们聊聊天,问问他们在学校的情况。去年邻居妹妹代莹小学毕业上了初中,问她在新学校感觉怎么样?她居然说出一句让我惊愕不已的话:“现在的学校又黑又乱,我都呆不下去了。”我不信,又问与她同龄同年级的李小权,小权一脸不屑地说:“切,现在哪个学校不是这样?”[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