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“中国生产-美国消费”的旧平衡难以为继
即使疫情结束,我们还要面对经济反弹之后的货币超发问题。美联储、欧洲央行将来会不会快速地退出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?欧美央行一旦回归货币政策的正常化,往往会导致大量资本回流。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面临新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。对此情形,我们也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[全文]
-
数字人民币小步快跑,短期内避免商业银行大量脱媒
央行数字货币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有怎样的助力?与去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进的脸书“天秤币”是否有竞争关系?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、反对美元“嚣张霸权”的博弈是否有利?[全文]
-
关税很可怕,但不确定性更要命
对全世界来说,大家都要考虑:世界下一步该怎么办?没有美国当然也可以过日子,但它毕竟是世界经济的中心。更要命的是,它说要退,但也并不完全离开。怎样修补甚至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?这些本来不存在的问题,现在突然变成了非常大的问题。[全文]
-
供给侧改革,金融创新有多重要
把供给侧改革放在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这个框架里来理解,任务非常清楚,就是促进新旧产业的快速、顺利更替。一方面,政府要保障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平稳退出,所以“去产能、去杠杆和去库存”的任务十分重要。另一方面,pt法式奖金轮盘赌:政府也要支持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迅速形成并发展,“补短板和降成本”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的政策步骤。[全文]
-
陈平教授朋友圈为当前中国经济症状吵起来了
近期经济学家王建和黄益平的两篇文章,在陈平的学友圈引发争议。两篇文章对中国经济当前为什么下滑给出了不同的解释,黄益平认为这是结构转型的阵痛期的必然,王建则认为是目前我们对中国发展阶段认识存在误区。陈平教授即将针对上述两位学者的文章做出长篇评论,敬请关注。[全文]
-
黄益平:中国经济“硬着陆”担忧言过其实
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家庭、银行、中央政府和外贸行业有着相对健康的资产负债表。中国不会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事件,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经常项目盈余、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被低估的货币。[全文]